政策資訊

2024-10-09

10月 10 日香港電台:

           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 表示, 「輪候公屋 3 年上樓」 是房委會的責任。目前現金津貼計劃的錢是由政府支付,她期望能夠令房委會更有動力,加快建屋,否則 現金津貼就應該由

            房委會支付,從而建立問責的責任。


10月 10 日香港 01 

           發展局局長黃偉綸 今日在網誌表示, 「愈住愈細」 問題是社會的一個「痛點」,政府希望改善居住空間,滿足社會「住大啲」的期望,更用以鼓勵培育幼兒、建立家庭和

            居家安老。


10月 11 日政府新聞網: 

           環境局局長黃錦星 表示,全港商用和住宅電錶將於數年間全數更換為 智能電錶 ,至今約四成電錶已更換。


10月 11 日政府新聞網: 

           教育局就學校升掛國旗和區旗等事宜提供最新指引 。明年起,中小學必須於每個上課日,以及元旦日、香港特區成立紀念日和國慶日升掛國旗,並須每周舉行一次升國旗儀式。


10月 12 日香港電台: 

         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 表示,不擔心發展北部都會區會造成公共財政負擔。他說當局以往發行 長期綠色債券 受到市場認可,是否就北部都會區發債的時機,要綜合考慮。

          被問到加稅以支持發展項目的可行性,許正宇說茲事體大,要詳細及全面討論。


10月 15 日香港電台: 

         行政長官林鄭月娥 在廣州接受內地傳媒訪問時表示,《施政報告》或者 「北部都會區」 的最大目的是希望市民恢復盼望,認識到香港發展向好,不會經常擔心樓價上升、

         買不起樓。


10月 15 日政府新聞網: 

         政府刊憲宣布, 大埔、西貢和沙田區議會 共 16 個民選議員議席出缺。有關議員根據《宣誓及聲 明條例》第 21 條必須離任,他們的議席由本月 8 日起懸空。


10月 15 日香港電台: 

         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科創園區昨日正式開園 。在科創園區 4 個科創新基地中, 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 是由 香港科技園公司管理 合作區深圳園區提供部分物業空間,

          讓有意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業務的香港初創企業、中小型企業以及領先科技公司先行落戶深圳。


10月 15 日香港電台: 

          由下學年起,教育局會要求公營學校只可聘任已經通過《基本法》測試的新教師 。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,會參考招聘公務員做法,不排除明年年底也將 《香港國安法》

          納入考核範圍 。


10月 16 日大公文匯: 

         香港房屋協會主席陳家樂 今日在電台節目中表示,房協現正規劃或興建 25 個項目,未來 20 年 將提供逾 4 萬個單位 ,當中 2.8 萬個會在未來 10 年供應。


10月 1 8 日香港 01 

        中聯辦在十一國慶前後大規模落區,動員超過八成人員探訪 18 區基層住戶,整合了 6,347 條意見 、訴求和建議, 中聯辦主任駱惠寧 指示 「每一條都不放過」 ,並向港府提交 

        500 項待辦事項清單。中聯辦副主任盧新寧 向傳媒總結行程,提供多個統計數字,包括探訪了 979 間劏房、公屋、過渡性房屋、居民和中小商戶,探訪了 3,985 名市民,收集了

        6,347 條意見 、訴求和建議。其後有報道指,中聯辦整合了 500 項待辦事項清單,已提交給特區政府。


10月 1 8 日香港 01 

         民建聯立法會議員、「告別劏房行動」召集人鄭泳舜 表示,目前有 11 萬人居於劏房,但政府缺乏「告別劏房」的路線圖,一直未有提出減少劏房數目及 實現 3 年公屋上樓的

         時間表 。他促請政府增建 過渡性房屋由目前目標 2 萬個, 增加到 3 萬至 5 萬個 ,同時改善劏房居住環境,盡快解決嚴峻的房屋問題。


10月 20 日香港中通社 

         香港特區立法會 20 日三讀通過 《 2021 年業主與租客綜合 修訂 條例草案》 ,規定“劏房”業主須與租客簽訂列明雙方權責的租約,業主須為租客提供 4 年租住權保障,續租租金

         加幅上限由原先建議的 15%收緊至 10%10%,並 禁止業主向租客濫收水電費 。香港特區政府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 表示,由於全港有約 11 萬間“劏房” ”,住戶大多是低收入

         人士和家庭,但要承擔高昂租金,同時面對租約中的不利條款,部分業主更沒有和租客簽訂書面租約,未能釐清權責,因此政府有必要設立租務管制。


关于本会
爱心救助
会员活动
新闻动态
聯繫我們
x